一、创面护理:促进愈合,预防感染

图片来源于网络
-
清洁与消毒
-
轻中度烧伤: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消毒液(如碘伏)轻轻清洗创面,去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。避免用力擦拭,防止损伤新生皮肤。
-
深度烧伤:需由医护人员定期清创,去除腐皮和坏死组织,促进肉芽生长。
-
换药频率:根据创面情况,一般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,保持敷料干燥清洁。
-
敷料选择
-
浅表创面:可使用无菌纱布或保湿敷料(如水胶体敷料),保持湿润环境,促进愈合。
-
感染风险高:选用抗菌敷料(如含银敷料),但需遵医嘱使用。
-
避免使用偏方:如牙膏、酱油等,可能引发感染或刺激创面。
-
防止摩擦与压迫
-
穿宽松、柔软的棉质衣物,避免创面受压或摩擦。
-
睡觉时保持创面朝上,减少与床单的接触。
二、感染预防:细节决定成败
-
手卫生
-
护理前后严格洗手,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,避免交叉感染。
-
环境清洁
-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消毒床单、衣物等接触物品。
-
避免患者接触宠物、花粉等可能引发感染的因素。
-
观察感染迹象
-
创面出现红肿、渗液增多、异味、发热或疼痛加剧时,需立即就医。
三、疼痛管理:提高舒适度
-
药物镇痛
-
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或阿片类药物(如吗啡),控制中重度疼痛。
-
局部可涂抹利多卡因凝胶等外用止痛剂。
-
非药物缓解
-
冷敷: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,每次敷10-15分钟,缓解疼痛和肿胀(避免直接接触创面)。
-
分散注意力:听音乐、阅读或与家人交流,减轻焦虑感。
四、营养支持:加速修复
-
高蛋白饮食
-
烧伤后代谢加快,需增加蛋白质摄入(如鸡蛋、瘦肉、鱼、豆制品),促进组织修复。
-
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.5-2.0g/kg体重。
-
维生素与矿物质
-
补充维生素C(促进胶原蛋白合成)、维生素A(增强免疫力)、锌(加速伤口愈合)。
-
多吃新鲜蔬果、坚果和全谷物。
-
水分与电解质
-
烧伤可能导致体液丢失,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,避免脱水。
-
必要时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。
五、功能恢复:预防瘢痕与挛缩
-
早期活动
-
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被动活动(如手指、腕部),防止关节僵硬。
-
愈合后逐步增加主动运动,如散步、拉伸训练。
-
压力治疗
-
愈合后使用弹力绷带或压力衣,持续压迫瘢痕区域,减少增生性瘢痕形成。
-
每日佩戴时间建议≥18小时,持续3-6个月。
-
物理治疗
-
超声波、激光等疗法可软化瘢痕,改善关节活动度。
-
按摩创面周围皮肤,促进血液循环。
六、心理支持:重建生活信心
-
情绪疏导
-
鼓励患者表达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。
-
家人应给予耐心倾听,避免指责或过度保护。
-
社会支持
-
加入烧伤患者互助团体,分享经验,减少孤独感。
-
逐步恢复社交活动,重建自我认同。
七、特殊情况处理
-
儿童烧伤:需更关注心理安抚,避免因疼痛或外观改变产生自卑心理。
-
老年人烧伤:加强营养支持,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。
-
糖尿病患者:严格控制血糖,降低感染风险。
八、定期随访
-
烧伤后1个月内每周复诊,之后根据创面愈合情况调整频率。
-
长期随访关注瘢痕增生、关节功能及心理状态。
-

-
我院(西安疤愈瘢痕诊疗中心)采用综合多维疤痕修护体系,通过光电仪器、微创手术、药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。疤痕组织的功能和外观能得到明显的改善,变得更加平滑和美观。综合祛疤体系改变了传统疤痕治疗的局限性,接诊医生会根据疤友个体特质,详细了解疤痕的病因、皮肤破损等综合信息,从而制定多维度、个性化疤痕治疗方案,进行深层修复疤痕。